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五洲歌声唱响云端 合唱艺术筑梦未来

这是一场备受瞩目、万众期待的相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性合唱类艺术活动,创办于1992年的中国国际合唱节到今年已是第十五届。得益于多年来不断丰沃的合唱艺术土壤和品牌影响,中国国际合唱节迅速调整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的脚步,以“一约既定,万山无阻”的决心如期亮相,再次用歌声架起友谊桥梁,用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这是一场充满创意、力求突破的相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活动以线上模式呈现,使得本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成为全球唯一顺利举办的国际A类合唱艺术盛会。国内外合唱爱好者通过云上展演与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也让此次合唱节成为有史以来传播范围最广、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

这是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合唱嘉年华。近一个月时间里,合唱节陆续推出云上开幕式、合唱发展研讨会、线上评测、合唱新作品音乐会、合唱指挥大师班、闭幕式等九大板块的线上活动,总场次达117场,在线参与总人数突破2000万,真正实现了合唱艺术的大众共享。

这是一场不会落幕的盛典。合唱艺术的普及发展、合唱新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合唱线上培训的蓬勃发展、“唱响中国”“出海计划”等常态化项目的相继推出,都让中国的合唱事业永远处于“正在进行时”。

10月5日至3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合唱协会、国际合唱联盟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成功举办。回首本届合唱节,除了在疫情影响下中外合唱团的艰辛会被人们记住,同样被铭记的还有合唱爱好者对艺术的挚爱和对战胜疫魔的坚定信心。中国国际合唱节组织者致力于为中外合唱爱好者搭建线上交流平台的探索与创新,也必将在未来谱写更加美丽的篇章。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中国国际合唱节危中求机,积极创新,通过拓展合唱艺术的线上发展空间,不但圆满完成这场高规格的艺术盛会,还收获了许多惊喜,涌现出众多亮色。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也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尽管线下的交流更加直接、亲切、真实,但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组委会通过探索,创新在线上举办合唱节,不仅在合唱界开创了先例,积累了线上合唱活动的举办经验,也大大拓宽了公众参与合唱节的渠道。450支中外合唱团积极报名参加本届合唱节,这对中国合唱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合唱节1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合唱节2

金承志、依娃·梅与虚拟主持“宫羽”共同主持本届合唱节开幕式


纪实篇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以“云聚畅想,拥抱未来”为主题,包含会议论坛、展演及评测、教育交流、文化惠民、扶贫公益五大活动板块。其线上举办的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合唱团队齐聚云上,参与国别数量、人员数量、整体规模相比往届均有大幅度提升。据统计,参与本届合唱节的境内外团队达450余支、总人数超过2万,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英国、西班牙、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五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支境外合唱团,以及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340支合唱团。

开幕式:精彩的线上合唱活动“样本”

10月5日,合唱节开幕式在线上举办,来自25个国家的近30支顶尖合唱团逐一亮相。合唱团以“音乐无国界、大爱无国界”的理念,带来“燃·国风”“爱·无界”“成·希望”“联·桥梁”4个篇章的华美演出。这场跨越时空、多元齐鸣、唱响全球的国际合唱艺术盛宴通过云平台直播等技术和新媒体应用,吸引了全球合唱爱好者的关注,成为今年合唱艺术的标志性事件。

为贴近年轻网民的兴趣点,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本届合唱节线上开幕式打破传统模式,既有网红主持金承志搭档中国国际电视台奥地利籍专业女主播依娃·梅,也有一批人气极高的网红合唱团加盟,尤其是火爆全网的“神曲”《彩虹节拍》以交响合唱的形式全新亮相,作为开场曲吸睛无数。此外,专为合唱节量身打造的“萌新”虚拟主持人“宫羽”和诸多“二次元”“国风”元素混搭,使得本届合唱节开幕式成为老少咸宜的合唱盛宴。

开幕式另一大亮点是中外顶级合唱团的集中亮相。在童声合唱方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北京爱乐童声合唱团、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基地、北京171中学合唱团等国内外顶级合唱团逐一献歌;英国牛津大学室内合唱团、新西兰青年合唱团、爱沙尼亚之声合唱团、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城市大学合唱团、伦敦国王学院合唱团等来自五大洲的顶级合唱团也纷纷亮相,带着各自的经典作品共筑桥梁,传递着友谊与希望。

合唱作品反映疫情之下,人类面对灾难的勇气和与之抗争的精神是本届合唱节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世界各国的人民纷纷用音乐传递温暖的力量。“爱·无界”篇章里回顾了这些打动人心的场景,并用歌声阐释着人们团结一致、携手战胜困难的真谛。北京医院合唱团的《最美逆行者》展现出对所有一线抗疫人员的感谢与尊敬;感染新冠肺炎痊愈后的美国合唱指挥协会执行总监蒂姆·夏普亲身讲述感人至深的经历,并带来《天使乐队》,感动了无数观众。此外,作为中国国际合唱节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合唱公益板块,开幕式通过历年帮扶合唱团成员的前后对比和成果展示,生动再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由合唱得到的巨大改变,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开幕式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中国文化网、抖音、哔哩哔哩、爱奇艺、新浪微博、推特、脸书、油管等国内外20余个平台上线,观众同时在线人数最高时达到800万,累计观看人次达1200万。

评测+指导:新模式下的“变”与“不变”

评测环节向来是中国国际合唱节的重头戏,此次线上办节也生发出全新的测评模式。以往的现场评测变为线上评测及连线点评辅导,不变的则是一如既往的公平性、权威性。

据介绍,线上评测分为第一轮基础评测和第二轮连线点评。参评团队为合唱节评测录制1首至3首曲目,由7名评委对视频进行评测。10月24日至26日,第二轮评测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28位国际国内合唱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本轮评委。

为最大程度上保证评测标准统一、环境统一,其中20位国内专家评委于10月下旬从各地来到北京进行线下集中评审。为此,主办方提前为集中测评工作配置了高清摄像机、外置麦克风、导播控制台等,保证画面和声音的清晰度;提供了全程5G技术支持,并为每个团组单独开设网络连线室,保障了信号的稳定和联网点评工作的顺畅。经过两天紧张的测评,专家评委顺利完成了近300个团组的评审工作。评审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深有感触地说:“测评过程中深深感到组委会筹备工作的细致与周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全国数十位合唱专家聚集到北京开展测评工作,并共同谋划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这一点尤其让人感动。”

既有“坐而论”,亦有“起而行”

合唱节期间还在线举办了中国合唱现状及未来发展座谈会、专家教学工作坊、中国校外合唱艺术及青少年教育座谈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业界人士为合唱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与会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深入分析了制约中国合唱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就中国合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应对措施、中国合唱发展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政府扶持和引导的方式方法,以及打造民族合唱艺术的世界品牌、提升中国在全球合唱领域中的影响力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众多真知灼见成为中国合唱进步的“助推器”。

举办多年的合唱新作品征集活动也受到合唱界的热烈欢迎,组委会最终从征集到的400首新作品中甄选出百首,于10月22日至24日每晚线上向观众展现。入围作品包括了抗击疫情、中华文化等主题,内容丰富、旋律多样,体现了中国合唱创作的新高度。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刘恒岳表示,关注合唱新作品创作,积极建立更加广泛的“合唱系统”,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重大突破,也必将载入中国合唱发展的史册。

扶贫+公益,为百万学生筑梦

公益性、普惠性一直是中国国际合唱节坚持的办节理念之一。本届合唱节继续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优秀合唱团,为这些团体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体现“合唱放飞梦想,音育重塑生命”的责任担当。

筑梦“同心彩虹”音乐教师计划是为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基础素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而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国国际合唱节组委会携手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中国青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主办。项目覆盖了脱贫攻坚52个挂牌督战县、1113个挂牌督战村,2500名音乐教师参与培训,带动背后百万学生受益。

10月9日至27日上线的合唱指挥大师班(工作坊)同样效果不俗。桑叶松、田晓宝、任宝平、阎宝林、孟大鹏、许德昌、约瑟夫·福特等10位海内外专家受邀授课,带来共计20小时的线上课程,围绕童声合唱中的声音训练必须掌握的四大核心技术、优秀合唱团成功的几个要素、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主题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合唱节3

摄制人员在拍摄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在北京世园公园的实景演唱


探索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文化和旅游业遭受不小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产业迎来了加速乃至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际合唱节组委会积极探索打造线上活动,创新办节思路,丰富策划内容,众多亮点和经验值得关注。

技术赋能,助力合唱行业发展。本届合唱节上,“文化+科技”体现在各个环节,真正焕发出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云平台直播等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突破原有办节周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造就了一台规模空前宏大且“永不落幕”的云上合唱节;合唱节自主开发推出的虚拟主持人“宫羽”,名字取自中国传统五声,又具备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各种“萌”元素,在开幕式一亮相就吸粉无数;此外,无纸化报名、无纸化曲谱、5G技术、导播控制台等实现外接设备和多屏操作……科技手段更多应用于云平台升级、线上连线评测等环节,为更多优秀合唱团的参与和成长奠定了技术基础。“相信本次线上举办合唱节的尝试,将引领中国国际合唱节乃至中国合唱界的发展走向新阶段。”李金生说。

“传统+时尚”“文化+旅游”,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本届合唱节上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最大程度扩展合唱节、合唱艺术的参与者和受众。在合唱节开幕式上“跨界”主持的金承志在带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排演严肃作品之余,进行了诸多中国现代合唱作品创作实践,天马行空般的创作备受年轻人喜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文旅板块总经理王璐认为,邀请金承志担任主持,既展现了合唱节线上化的热情、多元、有趣一面,也彰显了向大众普及合唱艺术的初衷。此外,交响合唱版《彩虹节拍》以及《金庸武侠剧集主题曲集锦》《蜗牛》等由流行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目,与经典合唱作品共同亮相,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合唱及其背后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参加合唱节可以看作是游学、旅行的一种形式,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流,但本届合唱节仍闪烁着诸多文旅融合的元素。例如在国内外合唱团录制的视频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文化建筑和人文风貌,伴随着优美的歌声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开幕式英文主持依娃·梅是维也纳人,身在多瑙河畔的她借助合唱节,向世界展现了自己家乡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霍夫堡宫、美泉宫等。“在亚洲,很多人把维也纳作为旅行目的地。我相信,这次直播将在国际旅游开放后吸引更多人对奥地利文化的探索。”依娃·梅说。同样,透过中国合唱团体的镜头,中山音乐堂、八达岭长城、世园公园等知名景点的风采也被全球的合唱爱好者领略。

全球共享盛会,歌声传递力量。今年的合唱节开幕式在多平台面向全球160个国家进行直播,并且与国内、国际分会场进行多方连线,收获了上千万人的观看数据。其他的展演活动、培训课程借助各种在线渠道,吸引数百万计的参与者。

普罗科菲耶夫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效果带来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全球热爱合唱、热爱音乐的人由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歌声中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世界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合唱的力量。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全面小康社会将初步建成。中国国际合唱节不忘初心,持续践行扶贫与公益,为既是决胜期又是攻坚期的伟大时刻贡献力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文旅板块副总经理汪林说:“合唱在扶贫扶智、精准扶贫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参加合唱节,让贫困地区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通过合唱建立自信、改变命运。”据介绍,中国国际合唱节近年来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等公益组织,通过公益合唱开展文化扶贫、精神扶贫,给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他们的心里埋下艺术的种子,用歌声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合唱节4

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基地、北京171中学合唱团在八达岭长城上演唱


合唱节5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唱《我爱你,中国》

合唱节6



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开幕式上献唱《同一首歌》


展望篇

走过28年的历程,中国国际合唱节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第二、亚洲规模第一的国际合唱盛会。挑战带来变革,变革改变未来。本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办节模式、思路的创新与变化,展示了合唱艺术的延展性。更多探索还在继续,更多可能正在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产生了人们在线上进行文化消费的习惯,这种需求在未来可能会形成趋势。此次线上合唱节举办的经验以及技术优势,将会在今后得到更多应用。”李金生说。

“此次线上合唱节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合唱艺术的理解,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合唱。这些也会反哺活动的未来,有助于我们推行其他常态化项目,并高效地统筹整合合唱资源和平台,增强合唱节品牌的影响力。”王璐介绍。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秀全说,合唱可以在学生美育教育方面发挥很大作用,由此衍生的研学旅游也可作为未来常态化发展的方向。“合唱交流可以带动旅游购物消费,在消费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带货’能力不容小觑。”

此外,合唱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据介绍,中国国际合唱节也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中国合唱团更多地参加国际知名艺术节、合唱节,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