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肌理感知城市变化

——2018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在京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市呈爆炸式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并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人与城市怎样才能和谐共处等话题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学家、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都积极参与进来,以各自的方式进行思考、探讨。

8月3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的“城市触觉——2018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城市触觉”为主题,通过展出与城市相关的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公共艺术项目以及个人艺术创作等内容,呈现香港、澳门及内地近年来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创作新成果与发展现状,并探讨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及其互动产生的各种变化。

此次展览作品形式以建筑设计与装置居多,分为香港、澳门、内地3个展厅,不同展厅的艺术家作品都带有极强的地域性符号,显现出不同地区的鲜明城市特征。步入香港展厅,一道道蓝色的“墙”将展厅瞬间隔成了多个小区间,在里面游走宛如穿梭于迷宫一般。据策展人梅诗华介绍,此次香港展区以“建谈城市相遇”为主题,通过“分隔”“印象”“家”“记忆”4个部分,展现了8位青年建筑设计师的装置和互动媒体创作,呈现空间设计如何塑造都市人的生活形态。而如此设计展场则是为了把“香港”搬进展厅,这样观者走在其中就犹如来到了香港拥挤的城市街道之中,不经意间在某一拐角处突然出现的艺术作品则像是在香港被高度利用的土地上,隐匿其中的某栋有趣建筑一般。“在城市中这种相遇是随时的、令人惊喜的,此次呈现的都是在香港很日常的建筑或元素,建筑师们希望能从本土建筑的角度出发,与观者分享这种在城市中相遇的机会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探讨城市、空间与人的关系。”梅诗华说。

6位澳门艺术家以“穿城越市”为主题,在澳门展区带来《山海听》《穿街过巷》《移动的风景》等作品,反映了澳门历史、人文底蕴及本土澳门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城市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体系,它更是一处包裹着人与环境互为作用的有机空间,大众可以从中获得体验及资源,同时又把经验反馈作用于城市。而澳门这座小城,数百年来的变化可谓更复杂多元,从边陲渔村至西人东来的第一个据点,又在之后的数百年成为一个中西交流的平台,发展至今则摇身一变成为五光十色的国际娱乐之都。该展区策展人梁佩君说:“这样丰富的历史及人文底蕴,让城市的变化不单停留在物理层面,经过许多有生命力和有故事的经历发酵,在时代的步伐中形成一种深邃的力量,塑造出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这种魅力恰恰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体会。”

内地展区以“空间衍生”为主题,邀请活跃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的近20位青年艺术家、建筑师与设计师,通过他们对城市空间的不同理解与创造,构成创新多元而充满活力的艺术面貌,与港澳艺术家形成充分的对话与互动。策展人孙凤谈及该展区作品如何呼应主题时说:“作品主要通过‘衍’‘延’‘拓’‘拟’‘散’‘聚’‘叠’‘映’等关键词,从城市空间的历史再生、折叠隐显、虚拟营造、介入延展、透析重构等角度展现未来城市空间衍化的无限可能。”

城市是承载历史、现在、未来,个人、群体、社会,虚拟与现实、漂浮与沉淀、创造与传承的多维度折叠空间。人们在城市空间中驻足、游走、观察、感受、栖居、迁徙,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脉与纹理。透过此次展览,可以发现当下城市与建筑、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明显变化。比如,相较前些年的拆旧造新,现在的人们都更愿意“活化建筑”,即将新的理念与现代化元素合宜地置入古老的建筑之中,以改代拆,这其中体现的不只是对城市文物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更为现代都市生活注入了一种温情与人文关怀。此次展览中韩文强团队设计的位于北京前门的《叠院儿》《扭院儿》就是在维持已有房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改变院落空间的气质并满足多样化的使用,使传统小院与时俱进地融入到当代城市生活之中,在这里,融合与延伸便是设计师的新方法。此外,在更多的建筑设计中能够看到现代人由于此前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对疏离的人际关系、不太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例如展览中香港建筑师蔡伟权通过作品表达出“用于分隔人和定义空间边界的墙,也可以成为联系人和定义各种亲密互动的中心”的观点,他表示,相遇即缘分,不同的建筑和空间会让人们产生一种联系,这时候大家应该消除隔阂,融入其中。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自2008年起至今已是第六届。历届双年展主题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理念的更迭演进与创意的不断涌现。随着双年展的开展,香港、澳门与内地视觉艺术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可以说,双年展已经成为内地与港澳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平台。据悉,本届双年展在北京首展后,将分别于9月至11月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和浙江美术馆进行巡展。在杭州展览期间还设有港澳及内地青年艺术家驻留工作坊,以期通过与艺术设计界及公众的相互分享、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视觉艺术发展的未来之路。